2015年3月7日星期六

錄一段語音取樣即可模仿一個人的聲音說話,錄一段手寫取樣即可模仿一個人的筆跡寫字,這是辨識技術的反向合成技術。所以,証據?証據是個屁?

指紋和DNA也都可以輕易栽贓,實在已不適合當絕對證據僅能參考。那怎麼辦?沒有任何一種認証是不能被假造,但要所有的跡證都被假造到天衣無縫也是難上加難,所以就是多重認証多重證據,多一項就是多一分正確性與可信度。

2015年3月5日星期四

在智慧產業,重複是沒有利潤空間的,切勿以製造業思維。即便現今線上平台尚未進步到自動對上線軟件做自動融合取聯集留下差集為利潤,也是遲早的問題,軟體公司需及早做好準備與轉型。在軟體產業,重複只是造就了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原本就有的例如帳戶管理等等卻又在 Web 上又做一個、在 App 中嵌一個 Web browser 貼 Google Map 的 tag 引入另建的 database 重複它原生就有的店家查找功能………… 就只會讓整個系統在垂直上各層間更形龐大累贅又雜亂而違反系統精實原則。各位覺得在眾多 Apps 間切換來切換去不麻煩嗎?何不處理全世界大大小小的事務都在一個分散式擴增實境裡?雲端上交易的是物件、行為,而不是一整個不可分割的、功能重複重疊的軟件?而物件、行為也自動分聚類、自動匯整、使不雜亂?使用者是希望一個介面就能處理全世界大大小小的事。不是什麼入口網站的觀念,而是一個 Earth 就是對應實體世界的全世界,世界萬物都是 Earth 裡的物件,而不是要影音去 YouTube 、要文書去 Web Office 、要打電話去 Skype 、 要地圖去 Maps ,應該是所有事情都在 Earth 裡互動,所有的影音不都是存在3D空間中的某一時間點?所以這方面不用創業了,直接幫 Google 做整合領 Google 的$才符合需求。 要創業就要創 Google 還沒有的才是創業,而不是在自己的 web 網站嵌入 Google 的 tag 最後仍是要使用者在多頁不同的 Earth 間切換更形麻煩。新的分散式作業平台有物件導向自動類別匯整機制,軟件一上架就會被系統自動解析與原有物件群整合融合到僅剩獨創的部份可以讓作者收費,所以重複人家已有的就賺不到錢。反正我現在就是固定表單流程的介面都不看,我很早就說過,你只需要一個很簡單探索物件組織與行為的視控單元,不用每為一個應用就重複編排一大堆視窗控制元件。介面早就不是問題,問題是改進內部物件組織結構使之能在一個簡單視控元件互動中改變而無需重製整個軟體。最後這就是一個OS一個Shell,沒有Apps,就只有objects。

CES 2015 Interview: ODG Consumer Smart Glasses - Android glasses with au...